中新网达州7月24日电 (尧欣雨)“这是我第一次来四川达州,看到不同于我们那的山水人情、地势地貌,感觉特别震撼,也让我对接下来的行程充满期待。”23日,韩国《世界侨报》摄影部部长冷庚玲接受采访时如是表示。
23日至24日,由重庆市政府侨办、重庆市政府新闻办、重庆市侨联、四川省侨办、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四川省侨联、中新社重庆分社、中新社四川分社、重庆海外联谊会、四川海外联谊会等共同组织的“行走中国·2025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活动走进四川达州。20余家主流华文媒体先后走进罗家坝遗址博物馆、观看土家婚俗非遗秀并徒步巴山大峡谷。
四川达州是巴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境内的宣汉罗家坝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川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巴文化遗址之一。罗家坝遗址博物馆是我国首个以巴文化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系统呈现新石器至东周时期的巴文化遗存。
罗家坝遗址博物馆通过实物与遗址现场结合的展陈方式,展现巴人生产生活与战争场景。斯里兰卡《锡兰华音》董事杨诗源第一次来到罗家坝遗址博物馆,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博物馆里的众多青铜文物。“这表明当时的巴人有非常高的生产力。”杨诗源表示,达州有这样古老的巴文化,希望当地可以通过更多立体的方式让参观者进行体验。
抛绣球、抢绣球、拜堂、撒喜糖、歌舞表演……23日晚,一场土家婚俗非遗秀在达州宣汉渡口土家族乡精彩上演,整场活动以土家传统婚俗流程为主线,让游客在行进式观演中沉浸式感受土家族古老婚俗的浪漫。
锣鼓铿锵,唢呐悠扬,身着民族服饰的迎亲队,舞动金钱棍、挑起摆手舞、抬上大花轿,欢快巡游。来自捷克的《捷华通讯》总编辑陈学东举起手机进行全程记录,他欣喜地表示,非常荣幸能够看到这样盛大的土家婚俗非遗秀,自己感受到了浓浓的民族风情。“希望这样的项目能一直传承下去,也建议今后可以让观众参与进去,让更多的游客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巴文化的魅力。”
24日上午,华文媒体一行走进巴山大峡谷景区,参访罗盘顶红豆杉栈道、云顶飞渡玻璃桥、桃溪谷等景点,感受达州生态文旅魅力。
巴山大峡谷总面积575.1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298.3平方公里,是国家AAAA级景区。景区海拔从最低处的425米到最高处罗盘顶的2480米,高差达到2000米,可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太漂亮了”“太震撼了”“完全是不一样的景观”……当日,行至云顶飞渡玻璃桥,华文媒体一行纷纷发出如是感叹,并拿出手机记录下这难忘的一刻。据了解,巴山大峡谷云顶飞渡玻璃桥是世界跨度最大、落差最大的玻璃桥,站在桥上可以360度体验高空中的峡谷美景。
“云顶飞渡玻璃桥非常有特色,我很喜欢。”在阿联酋中东绿洲传媒记者吴军看来,这里完全不输自己曾去过的美国亚利桑那州的科罗拉多大峡谷玻璃桥,对海外受众有很大的吸引力。“作为华文媒体,我希望把巴山大峡谷的美宣传出去,吸引世界各国的游客来到这里旅游观光。”(完)
xiaoxishangweizhengshimingque,yiyouzhongjie、yezhuwenfengerdong。zaishenzhengongzuodeanan(huaming)gaosujizhe,4yue20rixiawujiuyoufangchanzhongjiebutingfalaixinxigaosuta“fangdichanyaohuinuan”、“cankaojiayaoquxiaole”,binggaosutaciqiankanguodebantianmouloupanpinggujiagaoyucankaojia40wanyuan,xunwenyaobuyaoxiashou。“dangtianxiawuzhishaoyou3gezhongjiegeiwofaxinxi,doushileisideneirong。”消(xiao)息(xi)尚(shang)未(wei)正(zheng)式(shi)明(ming)确(que),(,)已(yi)有(you)中(zhong)介(jie)、(、)业(ye)主(zhu)闻(wen)风(feng)而(er)动(dong)。(。)在(zai)深(shen)圳(zhen)工(gong)作(zuo)的(de)安(an)安(an)((()化(hua)名(ming))())告(gao)诉(su)记(ji)者(zhe),(,)4(4)月(yue)2(2)0日(ri)下(xia)午(wu)就(jiu)有(you)房(fang)产(chan)中(zhong)介(jie)不(bu)停(ting)发(fa)来(lai)信(xin)息(xi)告(gao)诉(su)她(ta)“(“)房(fang)地(di)产(chan)要(yao)回(hui)暖(nuan)”(”)、(、)“(“)参(can)考(kao)价(jia)要(yao)取(qu)消(xiao)了(le)”(”),(,)并(bing)告(gao)诉(su)她(ta)此(ci)前(qian)看(kan)过(guo)的(de)坂(ban)田(tian)某(mou)楼(lou)盘(pan)评(ping)估(gu)价(jia)高(gao)于(yu)参(can)考(kao)价(jia)4(4)0万(wan)元(yuan),(,)询(xun)问(wen)要(yao)不(bu)要(yao)下(xia)手(shou)。(。)“(“)当(dang)天(tian)下(xia)午(wu)至(zhi)少(shao)有(you)3(3)个(ge)中(zhong)介(jie)给(gei)我(wo)发(fa)信(xin)息(xi),(,)都(dou)是(shi)类(lei)似(si)的(de)内(nei)容(rong)。(。)”(”)
吉尼斯你别太离谱
今年2月,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召开的“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新闻会上坦率称,解决“卡脖子”技术短板,需要从基础研究上下功夫,从源头上找。3月,国务院发布的机构改革方案中,科技部重组位列改革工作首位,也再度让人们聚焦这一关键问题:中国的基础研究向何处去?